抛杉背柏冷僧帘,锁月梳风出殿檐。
还似天台新雨后,小峰云外碧尖尖。
斜生的杉树背靠古柏,冷清的僧帘随风轻摆;月光如锁扣悬于檐角,清风似梳掠过殿前。
这景象宛如天台山新雨初霁后,小峰在云外挺立着青翠的尖尖峰顶。
首句“抛杉背柏”以拟人手法勾勒松柏姿态,暗喻僧人孤傲品格;“冷僧帘”以触觉通感强化环境清寂。次句“锁月梳风”运用通感将无形月光与清风具象化,形成时空凝滞的意境。转句引入“天台新雨”的壮阔背景,尾句“小峰云外碧尖尖”以微观视角呼应宏观景象,在云海苍茫中完成从尘世到仙境的意境升华,展现中唐诗歌“以小见大”的典型审美追求。
前两句以“杉”“柏”“僧帘”构建视觉框架,月光与清风赋予画面动态美感。后两句跳脱实景,借天台山雨后云峰的壮阔意象,将视角引向空灵之境。全诗通过“小松”与“天台峰”的虚实对比,暗含“一花一世界”的禅意,体现中唐山水诗由壮美向清幽的风格转变。
章孝标为中唐诗人,早年隐居庐山,此诗应作于游历佛寺时。中唐时期佛教兴盛,士人多与僧侣交游,诗中通过描绘僧院小松,既展现禅院清幽,亦寄托超脱尘世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