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
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
一夜之间,梅花落的笛声随风飞扬,清冷的沙地与晴空下的栏杆沐浴着月光。 北风将笛声吹向何方?它高高飘入边塞的云层,连南飞的燕雁也显得稀疏。
此诗的艺术特色在于: 1. 虚实相生:笛声(虚)与月光沙地(实)结合,拓展了画面空间感。 2. 以声衬静:笛声的流动反衬出边塞的寂静荒凉。 3. 隐喻手法:“梅花笛”既指曲名,又暗喻边塞生活的凋零,与末句“燕雁稀”形成呼应。 建议结合王之涣《凉州词》对比阅读,体会唐代边塞诗的不同表现风格。
全诗以听觉(笛声)与视觉(月光、塞云)交织,营造出空灵苍凉的意境。首句“一夜梅花笛里飞”以笛曲《梅花落》暗喻边塞的苦寒,次句“冷沙晴槛月光辉”以静景衬托笛声的悠远。后两句通过北风与塞云的动态描写,将笛声的飘渺与征人的孤独推向高潮,燕雁“稀”字更强化了边地的荒寂。张祜善用简练笔墨勾勒深远意境,此诗正是其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为唐代诗人张祜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张祜一生未入仕途,常游历边塞,诗中多描绘塞外风光与戍卒乡愁。此诗以笛声为引,通过边塞夜景的刻画,抒发了对征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