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草樊川路,斜阳覆盎门。
猎逢韩嫣骑,树识馆陶园。
带雨经荷沼,盘烟下竹村。
如今归不得,自戴望天盆。
秋日的樊川路上野草萋萋,斜阳余晖洒在覆盎门外。 打猎时偶遇韩嫣的骏马,林中还能认出馆陶公主的旧园。 带着细雨穿过荷花池沼,沿着炊烟盘绕的竹林走向村庄。 如今却已无法归去,只能独自仰望着苍天。
1. 樊川:唐代长安城南著名风景区,多名士别墅 2. 汉典唐用:诗中多用汉代典故描写唐代现实 3. 杜牧七律特点:善于今昔对比,用典自然 4. 望天盆:出自《庄子·列御寇》,喻处境困厄 5. 晚唐诗风:趋向感伤怀旧,注重意境营造
这首诗典型体现了杜牧晚年诗风。首联以"秋草""斜阳"定下怀旧基调,通过地名勾起回忆。颔联用汉代韩嫣、馆陶公主的典故,暗喻当年长安贵族生活的奢华。颈联转写自然景物,"带雨""盘烟"的描写细腻生动。尾联"望天盆"用典精当,将个人不得志的感慨升华到哲学高度。全诗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在回忆与现实的对峙中展现深沉的历史感和生命体验。
全诗以"忆"为主线,前六句通过"秋草""斜阳"等意象勾勒出萧瑟背景,用"韩嫣骑""馆陶园"等典故暗示昔日的富贵生活。"带雨""盘烟"二句以细腻笔触描绘田园景致。末二句陡然转折,"望天盆"的典故深刻表达了诗人困顿不得志的处境。杜牧善用今昔对比,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融为一体,在怀旧中寄寓深沉感慨。
此诗作于杜牧晚年,当时诗人已离开长安在外任职。诗中回忆年轻时在长安城南樊川别墅的生活,通过对旧游之地的追忆,抒发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如今不得归去的惆怅。朱坡是樊川附近地名,杜牧家族在此有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