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新正半,春来四刻长。
晴梅朱粉艳,嫩水碧罗光。
弦管开双调,花钿坐两行。
唯君莫惜醉,认取少年场。
雪后初晴的正月过半,春天来临白昼渐长。 晴日下的梅花如朱粉般艳丽,嫩绿的春水似碧罗泛着波光。 乐师调弄着双调曲谱,歌女们头戴花钿分坐两行。 请您莫要推辞一醉,且认取这少年欢聚的时光。
本诗讲解需把握三个重点: 1. 结构特点:采用"起承转合"经典结构,前写景后抒情,过渡自然 2. 炼字艺术:"艳"字写梅之色,"嫩"字状水之态,"开"字显乐之始,动词与形容词精准传神 3. 情感表达:表面写及时行乐,实则通过"雪后""少年场"等意象,隐含对时光流逝的敏锐感知 教学中可对比杜牧《江南春》等作品,体会其写景抒情的独特手法。
全诗以"早春"为脉络,前四句写景:首联点明时令特征,颔联用"朱粉艳""碧罗光"的工笔设色,突出梅之娇艳与水之柔美;后四句记事:颈联描绘宴乐场景,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巧妙将自然景物(雪、梅、水)与人文活动(弦管、花钿、饮酒)交织,末句"认取少年场"既劝友尽欢,又暗含对青春易逝的感慨,体现杜牧诗清丽俊爽的风格。
此诗作于杜牧任职宣州团练判官期间(约836-838年)。当时诗人与同僚薛判官交好,正值早春时节,雪后初晴,军中设宴,杜牧即景抒怀,写下这首赠友之作,既描绘早春美景,又表达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