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杜牧 〔唐朝〕
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
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看月生。
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写景
写风
写人
景物
古诗译文
万家百姓欢庆丰收的秋天到来,到处都是楼台上传来的歌声与乐声。千年之后仙鹤归来尚且仍有遗憾,人在一个地方居住一年,又怎能没有感情呢?夜晚凉爽,我在溪边馆舍留宿僧人闲谈,风停之后静看苏潭上升起明月。唯有在登临观赏景物时,才在闲暇中得以细细体味,我愿做一个闲散的游客,在这清幽之境从容漫步。
展开
知识点
1. 杜牧是晚唐杰出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 “得替”是古代官员卸任的术语。
3. 霅溪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为当地著名水系。
4. “千岁鹤归”出自《搜神后记》,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怀旧与人生无常的典故。
5. 本诗体裁为七言律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情景交融。
6. 诗歌体现了杜牧晚年思想由积极入世向淡泊闲适转变的倾向。
展开
古诗注解
得替
:官员任期届满,被接替而卸任。此处指杜牧卸去官职。
霅(zhà)溪馆
:位于今浙江湖州,霅溪是当地河流,馆为旅舍或官舍。
秋成
:秋季庄稼成熟,引申为丰收之年。
歌板声
:指歌唱时打节拍的板声,泛指音乐歌舞之声。
千岁鹤归
:典出《搜神后记》,传说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千年之后化鹤归来,感叹“城郭如故人民非”。比喻久别重归,物是人非。
人住岂无情
:居住一段时间自然会产生情感,表达对居住地的眷恋。
苏潭
:可能指霅溪中的水潭,或为诗人所居馆舍旁的潭水,具体地点不详。
景物登临闲始见
:只有心境闲适,才能真正欣赏到自然景物的美。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是杜牧晚年外放湖州时所作,记录了他卸任后移居霅溪馆的生活片段。全诗从热闹的秋收景象切入,迅速转入对人生情感的思考。诗人借用“千年鹤归”的典故,说明即便是仙人重返人间也会有遗憾,何况凡人居住一年,自然会产生深厚感情。这种情感真挚动人,也反映出杜牧对现实生活的珍视。后两联写景抒情,夜宿溪馆,与僧论道,静观月升,画面清冷而富有禅意。最后两句“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是全诗的灵魂,道出了“闲”不仅是身体的放松,更是心灵的自由。只有摆脱功利束缚,才能真正看见美、感受美。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湖州的自然之美,更揭示了杜牧晚年追求精神超脱的人生态度,是其诗歌中体现闲适情怀的代表作之一。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首联描绘了秋收时节万家欢庆、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以乐景衬托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颔联用“千岁鹤归”的典故,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进而反衬“一年人住岂无情”的真挚情感,表达对湖州这片土地的深切依恋。颈联转写夜景,通过“夜凉”“风定”“月生”等意象,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氛围,诗人与僧人夜话,静观明月,体现其内心的平和与禅意。尾联点明主旨:唯有闲适之人,才能真正领略景物之美。诗人由景生情,由情悟理,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疏离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杜牧晚年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杜牧由吏部员外郎出为湖州刺史。到达湖州后,他在八月十二日卸任交接(得替),随后移居霅溪馆。此时的杜牧已年近五十,历经仕途起伏,心境趋于淡泊。湖州风景秀丽,加之卸去繁重政务,使他得以暂时摆脱官场束缚,享受片刻宁静。这首诗正是他在卸任后移居霅溪馆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人情的眷恋以及向往闲适生活的内心追求。
展开
作者信息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古诗数量:
605
名句数量:
2165
作者其他古诗
1
过华清宫
1.4万阅读
2
怅诗
1.2万阅读
3
怅诗
1.2万阅读
4
赤壁
1.2万阅读
5
题乌江亭
1.1万阅读
6
旅宿
1.1万阅读
7
秋日偶题
1.1万阅读
8
归家
1.1万阅读
9
早秋客舍
1.1万阅读
10
兰溪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