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雨洗空旷,秋标惊意新。
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尊酒酌未酌,晚花嚬不嚬。
铢秤与缕雪,谁觉老陈陈。
稀疏的秋雨洗净了空旷的天地,秋日的景象令人耳目一新。 酷热如暴吏般退去,清风似老友般归来。 杯中酒还未斟酌是否要饮,晚开的花儿似蹙非蹙似愁非愁。 用铢秤称量时光,看飞雪般细碎的白发,谁能察觉这悄然老去的陈年痕迹?
此诗教学可重点把握: 1. 意象群分析:建立"雨-热-花-雪"的意象链条,体会杜牧"以物写心"的手法 2. 情感解码:表面写节气更替,实则寄托宦海浮沉之感,注意"酷吏""故人"的隐喻性 3. 炼字教学:重点讲解"洗""惊""去""来"四个动词的动态美感 4. 比较阅读:可与李商隐《夜雨寄北》对照,体会晚唐诗人不同的秋思表达 5. 写作启示:学习如何将抽象的时间感转化为可秤量的"铢"、可视的"缕雪"
全诗以"惊"字为诗眼,通过五组精妙对照展现早秋特质: 1. 疏雨与空旷的视觉对比 2.的视觉对比 2. 酷吏与故人的拟人反差 3. 未酌之酒与不嚬之花的悬置状态 4. 铢秤的精密与飞雪的飘忽 5. 新鲜秋意与陈年老态的时空交织 尾联"谁觉"二字,将物理之秋升华为人文之秋,体现杜牧"雄姿英发中见沉郁"的独特诗风。
此诗作于杜牧中年时期,当时诗人正经历仕途起伏。诗中"酷吏"或暗喻朝中权贵,而"故人"清风则寄托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晚唐社会动荡与个人迟暮之感在诗中交织,形成独特的早秋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