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春尽途中
春尽途中
杜牧 〔唐朝〕
田园不事来游宦,故国谁教尔别离。
独倚关亭还把酒,一年春尽送春诗。
田园
别离
故国
送春
写酒
古诗译文
本已无意仕途、归隐田园,却仍需为官漂泊他乡;故乡啊,是谁让你与我被迫分离?独自倚靠在关亭边,再次举起酒杯,一年的春天即将过去,我写下这首送春的诗篇。
展开
知识点
1.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 晚唐诗歌风格趋于感伤、内敛,多表现个人情怀与时代衰颓之感。
3. “送春”是古典诗歌常见主题,象征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
4. “游宦”指古代官员因任职而远离家乡,常引发乡愁题材创作。
5. 古代文人常借“酒”与“诗”抒发内心情感,排解忧愁。
展开
古诗注解
田园不事
:指不愿再参与仕途事务,向往归隐田园的生活。
游宦
:离乡在外做官。
故国
:故乡,家乡。
谁教尔别离
:意为“是谁让你(我)与你(故乡)分离”,表达无奈与哀怨。
关亭
:边关或旅途中的亭子,常为送别或停留之所。
把酒
:手持酒杯,饮酒。
送春诗
:古代文人常于春末写诗惜春、送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展开
讲解
本诗是杜牧在漂泊途中所作的一首即景抒情小诗。诗人开篇即表明自己已无意功名,渴望归隐田园,却因仕途不得不远游他乡,由此引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一个“谁教”道尽了身不由己的无奈。后两句写景,将个人情感融入春尽、独饮的场景中,以“送春诗”作结,既点明时节,又暗喻人生青春与理想的消逝。全诗短短四句,层次分明:由情入景,由景生情,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学习此诗,应重点体会诗人如何将个人命运与自然时序相结合,表达深沉的人生感慨,同时理解晚唐特定历史背景下文人的普遍心境。
展开
古诗赏析
《春尽途中》以简洁深沉的语言,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复杂情感。前两句“田园不事来游宦,故国谁教尔别离”,直抒胸臆,表达出对仕途的厌倦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不事”与“游宦”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内心矛盾。“谁教尔别离”以问句形式,强化了命运不由自主的悲慨。后两句转入写景抒情,“独倚关亭还把酒”描绘出孤独饮酒的落寞形象,“一年春尽送春诗”则将自然之春的结束与人生之春的流逝融为一体,意境苍凉,余韵悠长。全诗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挚,展现了杜牧诗歌中少有的沉郁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晚唐诗人杜牧所作,具体创作年份不详。杜牧一生仕途坎坷,虽有济世之志,却屡遭排挤,长期在外为官,辗转于各地幕府。此诗应作于其宦游途中,面对春尽之时,触景生情,既感时光易逝,又思乡情切,遂写下此诗抒发内心的孤寂、无奈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晚唐社会动荡,士人普遍怀有失落与漂泊之感,此诗亦折射出时代文人的精神困境。
展开
作者信息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古诗数量:
605
名句数量:
2165
作者其他古诗
1
过华清宫
1.4万阅读
2
怅诗
1.2万阅读
3
怅诗
1.2万阅读
4
赤壁
1.2万阅读
5
题乌江亭
1.1万阅读
6
旅宿
1.1万阅读
7
秋日偶题
1.1万阅读
8
归家
1.1万阅读
9
早秋客舍
1.1万阅读
10
兰溪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