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东下事成空,蔓草萋萋满故宫。
亡国亡家为颜色,露桃犹自恨春风。
隋炀帝乘龙舟东巡的盛事已成空谈,昔日的隋宫如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国家覆灭、家族沦亡都因贪恋美色所致,而露水中的桃花却依然怨恨着春风的无情。
杜牧:唐朝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咏史诗见长。
诗题《隋宫春》:可能指隋朝宫殿在春季的景象,但实则借春景写衰败,形成反差。
体裁:七言绝句,四句二十八字,押平声韵。
历史背景:隋炀帝杨广曾大规模修建运河和龙舟,东巡江都,最终引发民变,导致隋朝灭亡。
这首诗以隋宫为切入点,首句“龙舟东下事成空”直接点出隋炀帝东巡的失败,第二句“蔓草萋萋满故宫”用视觉意象表现荒凉,第三句“亡国亡家为颜色”揭示原因在于贪图美色,第四句“露桃犹自恨春风”以桃花喻人,增添哀婉。整体上,诗作通过时空对比和象征手法,传达了历史兴亡的教训以及诗人对现实的忧虑。杜牧善于将个人情感融入历史叙事,使诗既具有批判性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隋宫春》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隋宫的荒凉景象,批判了隋炀帝的奢侈享乐导致亡国。前两句“龙舟东下事成空,蔓草萋萋满故宫”以对比手法,突出昔盛今衰;后两句“亡国亡家为颜色,露桃犹自恨春风”运用拟人修辞,将桃花比作怨恨春风的宫人,深化了哀怨之情。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牧咏史诗的典型风格,既怀古又讽今,富有哲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创作于晚唐时期。杜牧擅长咏史诗,常借古讽今,通过历史事件反思当朝政治。隋朝因隋炀帝的荒淫无度而迅速灭亡,杜牧游览隋宫遗址时,感怀历史,写下此诗,以警示统治者勿重蹈覆辙,同时也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