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日晚悠悠,弦歌在碧流。
夕风飘度曲,烟屿隐行舟。
问拍拟新令,怜香占彩球。
当筵虽一醉,宁复缓离愁。
夕阳西下,城中的时光悠长缓慢, 碧绿的河面上飘荡着弦歌声。 晚风将乐曲吹送到远方, 烟雾笼罩的小岛间,行舟若隐若现。 按着节拍拟写新的酒令, 怜惜花香争抢彩球为乐。 纵然在宴席上一醉方休, 又怎能缓解这离别的忧愁。
1. 五言律诗平仄格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2. 唐代送别诗常见意象:行舟、弦歌、夕照 3. "彩球"反映唐代酒令文化 4. 杜牧七绝之外的律诗创作特点
这首诗典型体现杜牧"雄姿英发"与"情致缠绵"并存的风格。首联以宏阔空间展开画面,颈联"问拍""怜香"细节生动,尾联情感收束有力。艺术上:1)视听结合(弦歌与烟屿);2)虚实相生(实写宴饮,虚写离愁);3)"隐"字双关行舟与愁绪。历史价值方面,记录了唐代地方官员与文人的交游方式,是研究晚唐社会生活的重要文本。
全诗以"悠"字统领,通过"日暮""碧流""夕风""烟屿"等意象营造出朦胧怅惘的意境。前四句写景意境。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抒情,展现,后四句叙事抒情,展现唐代文人雅集送别的典型场景。尾联"虽一醉"与"缓离愁"形成转折,凸显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深层心理。杜牧善用空间转换(由城到水)和时间推移(由日至夕),使短短四十字包含丰富的画面层次。
此诗作于杜牧任池州刺史期间(会昌四年至六年,844-846年),时年42-44岁。诗中描写与友人王秀才在后池泛舟饯别的场景,展现了晚唐文人宴游送别的典型风貌,含蓄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