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孤雁
孤雁
许浑 〔唐朝〕
昔年双颉颃,池上霭春晖。
霄汉力犹怯,稻粱心已违。
芦洲寒独宿,榆塞夜孤飞。
不及营巢燕,西风相伴归。
写风
古诗译文
往年它曾与伴侣双飞双宿,在池边沐浴春日温暖的阳光。虽然有心飞上云霄,却力量不足;为了觅取稻粱,它不得不违背本心。如今在芦花洲渚独自忍受寒冷栖息,在边塞的夜晚孤身飞行。它比不上那些在檐下筑巢的家燕,能在西风中相伴归去。
展开
知识点
1. 颉颃:原指鸟上下飞翔,引申为不相上下、相互抗衡。
2. 榆塞:典出《汉书·韩安国传》,后世以“榆塞”代指边关要塞。
3. 许浑诗歌特点:工于律体,多怀古与抒情之作,诗中常见“水”“雨”意象,有“许浑千首湿”之称。
4. 晚唐诗风:逐渐脱离盛唐豪迈气象,转向婉约含蓄、深沉感伤,注重个体情感表达。
展开
古诗注解
孤雁
: 离群孤独的大雁,诗人借物喻己,抒发孤寂之情。
双颉颃(xié háng)
: 形容鸟儿上下翻飞相依相伴的样子。
霭春晖
: 沐浴在春日和煦的阳光中。“霭”此处作动词,指笼罩、沐浴。
霄汉
: 高空云霄,喻指远大志向或高位。
稻粱
: 指鸟类的食物,喻指现实生计需求。
芦洲
: 长满芦苇的水中陆地,指孤雁栖息的凄凉环境。
榆塞
: 泛指北方边塞,因古代边塞多植榆树,故称。
营巢燕
: 在屋檐下筑巢的燕子,喻指安于现状、苟得温饱之人。
展开
讲解
此诗通过孤雁意象的多层次刻画,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托物言志”的典型手法。首联以春日双飞的快乐反衬当下孤寂,颔联“霄汉”与“稻粱”的对立揭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颈联以“芦洲”“榆塞”的荒凉场景强化孤独感,尾联用营巢燕的安逸反讽孤雁(诗人)的漂泊命运。全诗在结构上起承转合分明,情感层层递进,最终通过物我合一的表现,完成对诗人自身境遇的哲学思考。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孤雁为核心意象,通过今昔对比手法,首联回忆往日双飞春晖的温暖,颔联转折至当下力怯心违的挣扎,颈联以“寒独宿”“夜孤飞”强化孤寂凄凉的意境,尾联以“营巢燕”反衬孤雁的漂泊无依。全诗语言凝练,对仗工整,借物抒怀,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孤寂、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无奈,体现了晚唐诗歌沉郁苍凉的典型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中晚期,许浑作为晚唐诗人,身处王朝由盛转衰阶段,官场沉浮与个人际遇颇多坎坷。诗人借孤雁失群、孤飞夜宿的形象,隐喻自身在仕途中的孤独处境与理想受挫的现实困境,抒发了对人生际遇和官场生态的深刻感慨。
展开
作者信息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古诗数量:
503
名句数量:
1934
作者其他古诗
1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1.1万阅读
2
谢亭送别
1.1万阅读
3
早秋三首
1.1万阅读
4
咸阳城西楼晚眺
1.1万阅读
5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1.1万阅读
6
塞下曲
1.1万阅读
7
早秋
1万阅读
8
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
1万阅读
9
途经秦始皇墓
1万阅读
10
南亭偶题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