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复京
复京
李商隐 〔唐朝〕
虏骑胡兵一战摧,万灵回首贺轩台。
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马来。
写马
古诗译文
虏骑胡兵在一场战斗中被摧毁,万千生灵回头向朝廷祝贺。上天让李令的心如太阳般光明,难道还需要昭陵的石马来助战吗?
展开
知识点
1. 李晟:唐代中期名将,因平定朱泚之乱被封为西平郡王。
2. 昭陵六骏:唐太宗陵墓前的六匹石雕骏马,象征太宗的战功和唐初的辉煌。
3. 朱泚之乱:783-784年发生的叛乱,朱泚自称皇帝,占据长安,后被李晟等平定。
4. 用典手法:诗歌中引用历史事件或人物,以增强表达效果,如“昭陵石马”典出《唐书》。
5. 晚唐诗歌特点:多反映社会动荡和政治忧患,风格趋于沉郁或豪放。
展开
古诗注解
虏骑胡兵
: 指外族入侵的军队,这里可能指吐蕃或其他胡人部队。
万灵
: 指百姓或神灵,泛指众生。
轩台
: 代指朝廷或皇帝居所,象征中央政权。
李令
: 可能指李晟,唐代将领,曾平定朱泚之乱收复长安。
昭陵石马
: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石马指昭陵六骏,传说曾显灵助战,这里用典表示天意或历史英灵。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是李商隐为歌颂李晟收复长安而作。首句“虏骑胡兵一战摧”直接点明战斗的胜利,展现唐军的强大。次句“万灵回首贺轩台”通过“万灵”和“轩台”的意象,烘托出胜利后万民欢庆的场面。第三句“天教李令心如日”将李晟比作太阳,突出其忠诚和英明,暗示天意所归。末句“可要昭陵石马来”使用昭陵石马的典故,以反问形式表达即使没有神灵辅助,李晟也能成功,进一步颂扬其功绩。整首诗结合历史现实和文学想象,既纪实又浪漫,体现了李商隐作为诗人的政治热情和艺术才华。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调描绘了唐军击败外敌的胜利场景,首句“虏骑胡兵一战摧”突出战争的激烈和唐军的威武。次句“万灵回首贺轩台”运用拟人手法,表现百姓对朝廷的拥戴。后两句用典,“天教李令心如日”赞美李晟的忠诚和光明,“可要昭陵石马来”以反问形式强调天意和历史英灵的辅助,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感染力。整体上,诗风雄浑,情感激昂,体现了李商隐对盛唐精神的追忆和对现实政治的关切。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具体背景是李商隐歌颂李晟在784年平定朱泚之乱、收复长安的功绩。朱泚叛乱导致唐德宗出逃,李晟率军击败叛军,恢复京城,唐王朝得以暂时稳定。李商隐通过此诗表达对英雄将领的赞美和对国家复兴的期望。
展开
作者信息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古诗数量:
649
名句数量:
2436
作者其他古诗
1
商於
1.1万阅读
2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1.1万阅读
3
九成宫
1.1万阅读
4
嘲桃
1.1万阅读
5
南朝
1万阅读
6
隋宫
1万阅读
7
蝉
1万阅读
8
安定城楼
1万阅读
9
题鹅
1万阅读
10
北青萝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