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 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江干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 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江边古老的渡口充满了离别的伤感,断裂的山峦零散分布,春天的潮水已经平息。
料峭的东风中,远行客人的船帆渐渐远去,落叶在夕阳的映照下,天边一片明亮。
昔日,战船载着千军万马出征离去;如今,只有钓鱼的小船载着一位老翁轻轻漂荡。
令人惋惜的是,当年宋帝筹划军机大事的地方,如今已是草木繁茂,无人打理,只有野草肆意生长。
1. 作者陆龟蒙:晚唐文学家、农学家,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等。其诗多写闲适隐居生活,也有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2. 京口:古地名,今江苏镇江,是长江下游的重要港口和军事重镇,历史上多次成为军事争夺的焦点。
3. 宋帝:这里指的是南朝宋的皇帝,南朝宋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朝代,定都建康(今南京),京口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4. 诗歌体裁: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特点。
5. 表现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今昔对比)、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京口》。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基本信息,它是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京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我们先看诗的题目“京口”,这是一个地名,是诗人游览的地点,也是诗歌描写的对象。接下来,我们逐联分析诗句。首联写了江边古渡和断山春潮,营造了伤感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初到京口时的心情。颔联继续写景,东风、客帆、落叶、夕阳,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既有早春的寒意,又有离别的孤寂,画面感很强。
颈联是这首诗的精彩之处,通过“战舸昔浮”与“钓舟今载”的对比,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京口的变化,从昔日的军事要地到如今的宁静港湾,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尾联则将目光投向了过去,宋帝筹帷的地方如今已是荒草丛生,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惋惜,也可能暗含着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担忧。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要注意体会诗人运用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和借景抒情,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同时,了解京口的历史地位和陆龟蒙的创作背景,也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诗歌的内涵。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首诗,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学会从诗中品味历史和人生。
这首诗通过对京口景物的描写,将写景与抒情、怀古与伤今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首联“江干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以江边古渡和断山春潮起笔,营造出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伤离情”直接点出了情感,而“断山零落”则暗示了历史的沧桑。
颔联“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进一步描绘了早春的景象,东风料峭,客帆远去,落叶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明亮。画面开阔,却又带着一丝孤寂,将离别的愁绪和时光的流逝融入其中。
颈联“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昔日战船载着千军万马出征的壮阔场面与如今只有钓舟载着老翁的宁静景象进行对比,突出了历史的变迁和世事的无常,感慨万千。
尾联“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过去,宋帝曾经筹划军机大事的地方,如今已是荒草丛生,无人问津。这句诗充满了对历史兴衰的惋惜之情,也暗含了对晚唐社会现实的忧虑。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不同景象的描写和对比,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引人深思。
陆龟蒙是晚唐诗人,此时唐朝已走向衰落,社会动荡不安。京口(今江苏镇江)是历史上的军事要地,曾见证过许多朝代的兴衰更替。诗人来到京口,看到古渡、断山等景象,联想到这里曾经的繁华与战乱,以及历史的变迁,心生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借景抒情,表达对历史兴衰的叹息和对现实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