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说生前国步难,山川龙战血漫漫。
交锋魏帝旌旂退,委任君王社稷安。
庭际雨馀春草长,庙前风起晚光残。
功勋碑碣今何在,不得当时一字看。
人们常说起周瑜生前国家步履维艰,山川间战火连绵,鲜血染遍大地。 与魏武帝曹操交锋时,他的旗帜被迫退却,而他将社稷安危托付给君王。 庙庭前春雨过后春草茂盛,庙前晚风起时暮色残光。 如今他的功勋碑碣又在何处?连当时的一个字也看不到了。
这首诗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英雄功业与历史遗忘之间的深刻矛盾。首联以宏大的战争场景引入,颔联用具体史实凸显周瑜的军事才能,颈联笔锋一转描写眼前荒凉之景,尾联通过“不得一字看”的强烈反差,完成对历史无情的控诉。诗人表面咏史,实则借周瑜庙的荒废,表达对当代人才不被重视的隐忧,体现了唐代咏史诗“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典型特征。
这首诗以深沉的历史感开篇,通过“国步难”“血漫漫”等意象,渲染出三国时期的动荡与残酷。颔联以对比手法突出周瑜的军事才能和忠诚,颈联转而描写眼前庙宇的荒凉,形成强烈反差。尾联以反问收束,强化了英雄事迹被遗忘的悲凉。全诗语言凝练,意境苍凉,体现了胡曾咏史诗借古讽今的一贯风格。
此诗为唐代诗人胡曾游览周瑜庙时所作。周瑜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以赤壁之战大败曹操而闻名。胡曾借古抒怀,通过描绘周瑜庙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英雄功业被历史湮没的感慨,同时也暗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