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岁除
岁除
唐彦谦 〔唐朝〕
索索风搜客,沈沈雨洗年。
残林生猎迹,归鸟避窑烟。
节物杯浆外,溪山鬓影前。
行藏都未定,笔砚或能捐。
写雨
写风
写山
写鸟
古诗译文
寒风瑟瑟地搜刮着行人,阴雨沉沉地冲刷着岁末时光。
残存的树林间留有打猎的痕迹,归巢的鸟儿躲避着窑炉的炊烟。
节令物候与杯中美酒之外,唯有溪水青山映照着我斑白的鬓发。
一生的行止归宿都还未定,或许连笔砚都可以舍弃了。
展开
知识点
1. 唐彦谦:晚唐诗人,诗风清雅,多感时伤世之作。 2. 岁除:中国传统节日除夕的别称,有辞旧迎新之意。 3. 对仗手法:诗中“索索”对“沈沈”,“残林”对“归鸟”,工整严谨。 4. 意象运用:风、雨、残林、归鸟等意象共同营造苍凉氛围。 5. 行藏典故:语出《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指仕隐选择。
展开
古诗注解
岁除
:指年终,即除夕。
索索
:形容风声萧瑟、寒冷。
沈沈(chén chén)
:深沉、阴沉的样子,形容雨势绵密。
残林
:冬日凋零的树林。
猎迹
:打猎后留下的痕迹。
窑烟
:烧窑或炊烟,此处指人间烟火。
节物
:应季节变化的景物或风俗。
杯浆
:代指酒水饮食。
行藏
:出处进退,指人生的行止与归宿。
笔砚捐
:弃文不再写作,暗含对前途的迷茫或厌倦。
展开
讲解
本诗通过岁末景物描写,层层递进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深沉感慨。前两联写外景,风雨、残林、猎迹、窑烟皆带寒意,暗合诗人内心漂泊无依;后两联转入内心独白,杯浆溪山虽在,却难掩鬓发已斑,最终以“行藏未定”的迷茫和“笔砚或捐”的决绝收尾,凸显晚唐文人面对时代洪流的无力感。全诗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而情感浓烈,需结合晚唐历史背景理解其苍凉基调。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冷峻笔触描绘岁末萧瑟景象,寓情于景。首联“索索风搜客,沈沈雨洗年”以拟人化手法写风雨无情,强化漂泊孤寂之感;颔联“残林生猎迹,归鸟避窑烟”借自然残迹与人间烟火对比,暗示归途艰难;颈联由外物转向自身,溪山鬓影透出年华老去之悲;尾联直抒胸臆,“行藏未定”道出仕途困顿,“笔砚或捐”更见心灰意冷之态。诗歌语言凝练,意境苍凉,典型反映了晚唐文人面对末世衰颓的复杂心境。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晚唐诗人唐彦谦所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诗人多怀才不遇、漂泊困顿。诗中“岁除”即除夕,本应团圆喜庆,却以风雨萧条、残林猎迹起笔,暗示诗人可能身处异乡或遭遇仕途挫折,在岁末感慨时光流逝与人生不定,流露出对前途的迷茫与对文人身份的怀疑。
展开
作者信息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古诗数量:
169
名句数量:
595
作者其他古诗
1
葡萄
1万阅读
2
秋葵
1万阅读
3
望岳时贼据华夏
1万阅读
4
无题十首
1万阅读
5
寄同上人
1万阅读
6
寄友三首
1万阅读
7
咏葡萄
1万阅读
8
咏马二首
1万阅读
9
题宗人故帖
1万阅读
10
夜坐示友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