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蒲津河亭
蒲津河亭
唐彦谦 〔唐朝〕
宿雨清秋霁景澄,广亭高树向晨兴。
烟横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
孤棹夷犹期独往,曲阑愁绝每长凭。
思乡怀古多伤别,况此哀吟意不胜。
写景
写雨
写水
思乡
伤别
古诗译文
夜雨过后,秋天的景色清澈明朗,广阔的亭子和高大的树木在早晨显得生机勃勃。烟雾横亘在博望乘槎的水面上,太阳照在文王避雨陵上。孤独的小船犹豫着,期待独自前往,弯曲的栏杆旁,愁绪至极,常常倚靠。思乡和怀古常常引起伤别之情,更何况在此哀吟,意境难以承受。
展开
知识点
plaintext 唐彦谦是唐朝晚期诗人,字茂业,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以诗才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历史怀古。蒲津是古代黄河上的重要渡口,位于今山西永济,历史上是交通要道。诗中的“博望乘槎”指张骞出使西域的传说,象征探险和远方;“文王避雨陵”可能指周文王的遗迹,代表古代文化和圣贤。这首诗体现了唐诗中常见的思乡和怀古主题,以及晚唐诗人对时代衰落的感伤。
展开
古诗注解
宿雨
: 夜雨。
霁景
: 雨后的晴朗景色。
广亭
: 广阔的亭子。
高树
: 高大的树木。
博望乘槎水
: 指博望侯张骞乘木筏到天河的传说,这里借指河流。
文王避雨陵
: 可能指周文王避雨的陵墓或遗迹,象征古代圣贤。
孤棹
: 孤独的小船。
夷犹
: 犹豫不决。
曲阑
: 弯曲的栏杆。
愁绝
: 愁绪至极。
思乡怀古
: 思念故乡和怀念古代。
伤别
: 伤感的离别之情。
哀吟
: 哀伤的吟诵。
意不胜
: 意境或情感难以承受。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历史典故的运用,抒发了诗人的思乡和怀古之情。首联“宿雨清秋霁景澄,广亭高树向晨兴”以秋景开篇,营造出清新而略带寂寥的氛围。颔联“烟横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引入历史元素,借古喻今,增强诗的深度。颈联“孤棹夷犹期独往,曲阑愁绝每长凭”转向个人视角,通过“孤棹”和“曲阑”象征孤独和愁苦。尾联“思乡怀古多伤别,况此哀吟意不胜”总结全诗,直接点明主题,情感真挚。整首诗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秋景起笔,通过描绘雨后的清澈景色和亭台树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运用历史典故如“博望乘槎”和“文王避雨”,增强了怀古的深度,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追思。后四句转向个人情感,通过“孤棹”“曲阑”等意象,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愁绪,最终以思乡伤别收尾,情感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现实和历史的复杂感悟。整体上,诗风婉约,意境深远,体现了唐诗的典型特色。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晚期,作者唐彦谦可能是在旅途或寓居蒲津(今山西永济一带)时所作。唐朝晚期社会动荡,诗人 often 通过诗歌表达思乡和怀古之情,反映了个人对时代变迁的感伤。蒲津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历史悠久,诗人借此地景致抒发内心情感。
展开
作者信息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古诗数量:
169
名句数量:
595
作者其他古诗
1
葡萄
1万阅读
2
秋葵
1万阅读
3
望岳时贼据华夏
1万阅读
4
无题十首
1万阅读
5
寄同上人
1万阅读
6
寄友三首
1万阅读
7
咏葡萄
1万阅读
8
咏马二首
1万阅读
9
题宗人故帖
1万阅读
10
夜坐示友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