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秋日逢任子,大理索诗吾欲忘。
为问山资何次第,只馀丹诀转凄凉,黄金范蠡曾辞禄,白首虞翻未信方。
千古浮云共归思,晓风城郭水花香。
秋日江边偶遇任子,他向我索诗我却心绪茫然。 问及山中隐居的资粮如何安排,只余下炼丹的方术更显凄凉。 范蠡曾辞去高官厚禄,虞翻白发苍苍仍不得信任。 千古浮云与我同怀归隐之思,晨风中的城郭伴着水边花香。
此诗需注意三个层次: 1. 表层叙事:记录与隐士的偶遇对话 2. 中层用典:范蠡代表主动归隐,虞翻象征被迫疏离 3. 深层隐喻:"丹诀"暗指政治理想,"浮云"喻历史循环 艺术上,将律诗的严整与古体的流畅结合,尾联以景结情,余韵悠长。
全诗以"秋日"起兴,营造萧瑟氛围。"索诗欲忘"的矛盾心理暗示时代压抑。"丹诀凄凉"与"黄金辞禄"形成强烈对比,揭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尾联"浮云归思"化用《古诗十九首》意象,将个人感慨升华为永恒的生命追问。对仗工整处(如颈联)见律诗功力,转合处(尾联)又得古体诗神韵。
唐彦谦晚年遭遇唐末乱世,此诗作于隐居福建时。诗中借与隐士任潜的相遇,抒发对仕途险恶的感慨,通过范蠡、虞翻典故,反映知识分子在乱世中"仕隐两难"的困境,尾联以自然意象寄托超脱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