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描绘三山寺幽静苍茫的暮色景象,抒发了深沉的历史兴亡之感。首联“三山江上寺,宫殿望岧峣”点明地点,并以“岧峣”二字勾勒出寺庙宫殿昔日的宏伟气象。颔联“石径侵高树,沙滩半种苗”转入近景细描,石径、高树、沙滩、禾苗组合成一幅幽僻而带有生活气息的画面。颈联“一僧归晚日,群鹭宿寒潮”捕捉到日暮时分的动态场景,僧人的孤独身影与群鹭的集体栖息形成对比,渲染出空寂、清冷的氛围,其中“寒潮”一词亦暗示了时代的寒凉。尾联“遥听风铃语,兴亡话六朝”是诗眼所在,风铃本是无情之物,但在诗人听来,却像是在诉说六朝兴亡的故事,将眼前的静谧与历史的波澜巧妙连接,意境深远,余韵悠长。全诗由景生情,由情入理,语言凝练,对仗工整,体现了晚唐诗歌注重意境营造和哲理思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