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汉殿
汉殿
唐彦谦 〔唐朝〕
鸟去云飞意不通,夜坛斜月转松风。
君王寂虑无消息,却就闲人觅巨公。
写风
写鸟
写人
写云
古诗译文
鸟儿飞走,云彩飘散,心意难以相通;夜晚的祭坛旁,斜月移动,松林中传来阵阵风声。君王静心思虑,却得不到任何消息,反而去向那些闲散之人求访治国大才。
展开
知识点
1. 唐彦谦:晚唐诗人,字茂业,号鹿门先生,诗风含蓄深沉,多咏史抒怀之作。 2. 汉殿:汉代宫殿,诗中借指汉代历史,常被唐人用来讽喻当朝。 3. 巨公:古代对德高望重大臣的尊称,如汉代萧何、张良等。 4. 晚唐政治: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君臣离心,诗人多借古讽今。 5. 咏史诗:通过吟咏历史事件或人物,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展开
古诗注解
鸟去云飞
:象征贤能之人离去,朝廷人才凋零。
夜坛
:指汉代长安的祭坛,暗示历史兴衰。
君王寂虑
:描述君王独自忧虑、思量。
闲人
:暗指朝中无实权或远离权力中心的臣子。
巨公
:德高望重、能辅佐治国的大臣。
展开
讲解
《汉殿》一诗,唐彦谦以汉代喻唐代,通过“鸟去云飞”“夜坛斜月”等意象,营造出萧瑟凄清的氛围,暗示朝廷人才流失、君王孤立无援的困境。诗中“君王寂虑无消息”一句,既写君王的孤独,又暗讽其治国无方;末句“却就闲人觅巨公”更显其用人不当的悲哀。全诗短短四句,却蕴含对晚唐政治危机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艺术上,情景交融,寓意深远,是晚唐咏史诗的佳作。
展开
古诗赏析
《汉殿》借汉代宫廷场景,隐喻晚唐政治现实。首句“鸟去云飞意不通”以自然景象象征贤才散去、君臣隔阂;次句“夜坛斜月转松风”以寂寥夜景烘托历史的沧桑与冷清。后两句直指君王虽有心事却无良策,反去问计于闲人,讽刺其用人失察。全诗语言凝练,意象深远,通过古今对比,深刻揭示了王朝衰败的内在原因。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为晚唐诗人唐彦谦所作,当时唐朝国势日衰,朝政混乱,皇帝无能,宦官专权,君臣之间往往缺乏有效沟通,贤能之士受排挤。诗人借咏叹汉代史事,抒发对当时朝政不修、人才难觅的忧虑和讽刺。
展开
作者信息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古诗数量:
169
名句数量:
595
作者其他古诗
1
葡萄
1万阅读
2
秋葵
1万阅读
3
望岳时贼据华夏
1万阅读
4
无题十首
1万阅读
5
寄同上人
1万阅读
6
寄友三首
1万阅读
7
咏葡萄
1万阅读
8
咏马二首
1万阅读
9
题宗人故帖
1万阅读
10
夜坐示友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