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旧宅闭柴关,修竹犹存潏水湾。
应系星辰天上去,不留英骨葬人间。
冯家的旧宅柴门紧闭,只有修长的竹林依然生长在潏水湾旁。 想必主人的英魂已随星辰飞升天界,不愿留一副骸骨埋葬在人间。
此诗核心在于“逝者不朽”的立意建构:前两句实写旧宅景象,后两句虚写灵魂归处。诗人刻意将“修竹”(象征坚贞)与“英骨”关联,形成“物质消亡-精神永存”的二元结构。末句“不留”的否定式表达,实为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肉体可灭,但精神已与宇宙永恒共存。这种处理既符合唐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又超越了一般悼亡诗的悲切,展现出独特的哲学高度。
全诗以“闭”与“存”的意象对比展开:首句写宅院荒凉,次句以修竹之永恒反衬人事无常。后两句突发奇想,将逝者灵魂与星辰关联,赋予超脱尘世的浪漫色彩。诗人通过“不留英骨”的决绝表达,既是对逝者的赞美,也隐含对生死离别的豁达态度。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典型体现晚唐咏怀诗“冷峻中见深情”的风格。
此诗为唐彦谦途经友人冯氏旧宅时所作。唐代士人常以“访旧”为题寄托物是人非之感,诗中“修竹犹存”与“闭柴关”形成对比,暗含对逝者高洁品格的追念,可能作于冯氏去世后诗人重访故地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