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北齐
北齐
唐彦谦 〔唐朝〕
草草招提强据鞍,周师乘胜莫回看。
背城肯战知虚实,争奈人前忍笑难。
写人
写草
古诗译文
匆匆忙忙在寺庙前勉强上马应战,北周的军队乘胜追击不容回头。
背靠城池决战才知军情虚实,无奈在众人面前强忍笑意实在困难。
展开
知识点
1. 本诗所咏史实为南北朝末期北齐被北周所灭的历史事件。
2. 诗人唐彦谦为晚唐诗人,其诗风中常有咏史讽刺之作。
3. “招提”为佛教用语,源自梵语,泛指佛寺,诗中用以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
4. “背城一战”典故常用于形容决一死战的境地。
5. 诗歌通过“忍笑难”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心理活动,是艺术手法的体现。
展开
古诗注解
草草
:匆忙、仓促的样子。
招提
:梵语译音,指佛寺、僧房。
强据鞍
:勉强上马。据鞍,骑在马上。
周师
:指北周军队。北齐后主高纬时,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攻齐,大胜。
背城肯战
:背靠城池决一死战。肯,愿意,引申为决意。
知虚实
:指通过实战检验出军队实力的真实情况(此处暗指北齐军力虚弱)。
争奈
:怎奈,无奈。
忍笑难
:难以忍住苦笑。此处指北齐君臣战败后,在众人面前强颜欢笑、掩饰窘态的尴尬与艰难。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对北齐后主高纬亡国场景的片段式刻画,揭示了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平日的昏聩和战时的仓皇。前两句叙事,写高纬在佛寺旁仓促迎战以及周军的必胜气势,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转入对人物行为和心理的描写,“背城肯战”本应是悲壮之举,但结果却是“知虚实”——暴露了北齐军力的虚弱;而“忍笑难”则极具讽刺效果,将亡国之君那种既想掩饰败绩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不着议论而褒贬自见,语言精炼,形象生动,达到了咏史诗以史为鉴、讽喻现实的艺术效果。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犀利的笔触,刻画了北齐后主高纬在亡国之际的窘迫与荒唐。首句“草草招提强据鞍”生动描绘出其仓促迎战的狼狈相;“周师乘胜莫回看”则从侧面烘托出北周军队的凌厉攻势和北齐的颓败之势。后两句“背城肯战知虚实,争奈人前忍笑难”尤为精妙,既点明了实战检验出的军力虚实(北齐外强中干),又通过“忍笑难”这一细节,将亡国之君在众人面前强忍苦笑、羞愤难当的尴尬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讽刺意味极强。全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于史实叙述中寄寓了对荒淫昏聩统治者的批判。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是唐代诗人唐彦谦所作,咏叹的是南北朝时期北齐后主高纬亡国的史事。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攻伐北齐,北齐后主高纬昏庸无道,治国无方,军备松弛。在周军压境时,高纬仓促应战,最终兵败被俘,北齐灭亡。唐彦谦借此历史事件,以诗歌形式讽刺了昏君误国、战时仓皇狼狈的丑态,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和讥讽意味。
展开
作者信息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古诗数量:
169
名句数量:
595
作者其他古诗
1
葡萄
1万阅读
2
秋葵
1万阅读
3
望岳时贼据华夏
1万阅读
4
无题十首
1万阅读
5
寄同上人
1万阅读
6
寄友三首
1万阅读
7
题宗人故帖
1万阅读
8
咏葡萄
1万阅读
9
咏马二首
1万阅读
10
夜坐示友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