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阳山下足春风,满谷仙桃照水红。
何必武陵源上去,涧边好过落花中。
君阳山下春风和煦,山谷中盛开的桃花映红了溪水。 何必远赴武陵源的桃花源,在这溪涧边欣赏落花纷飞的美景岂不更好?
首句"足春风"的"足"字精妙,既写春风充盈山谷,又暗含诗人心理满足感。次句"照水红"运用倒装手法,突出桃花与水光的交相辉映。第三句"何必"以反问否定对典故的盲目追随,末句"好过"直抒胸臆,形成"现实>理想"的独特审美判断。全诗在40字内完成从写景到抒怀再到哲理的升华,体现唐诗"咫尺万里"的艺术张力。
前两句以"足春风"写触觉,"照水红"写视觉,展现桃花谷生机盎然的立体画卷。后两句运用"何必"的转折,将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源与眼前涧边落花对比,体现"此间即是桃源"的哲学思考。全诗语言明快,通过否定典故来肯定现实,彰显晚唐文人"小隐于野"的生活智慧。
本诗出自陆希声《阳羡杂咏十九首》组诗,作于晚唐时期。诗人曾任中书侍郎,后隐居阳羡。组诗通过吟咏当地山水,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桃花谷作为阳羡胜景之一,触发诗人将眼前实景与典故对比的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