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渊明醉归图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有诗便写,无酒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
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
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
陶渊明先生喝醉了,由小童搀扶着。 有诗就写,没有酒就再去赊,山野的曲调想唱就唱,世俗之事不必多说。 向青天借来松间的明月,陪伴我度过今夜。 长安城此刻正沉浸在春梦中,多少豪杰,到明朝镜中头发已雪白,乌帽也难遮掩。 星星大的小县官职位也难舍弃,晚年却入了庐山的诗社。
此曲艺术特色有三: 1. 人物塑造:通过动作(扶、写、唱)和语言(休说)立体呈现陶渊明形象 2. 时空转换:从醉归夜景跳到长安春梦,再闪回明朝镜中,拓展了意境 3. 双重寄托:表面写陶渊明,实则表达作者自己的仕隐矛盾 需注意"星般大县儿"的夸张修辞,以微小星辰比喻官职,强化讽刺效果。
全曲以白描手法展现醉归场景,通过"有诗便写""俗事休说"等句凸显陶渊明的洒脱。"长安春梦"与"镜中头雪"形成强烈对比,揭露功名虚幻。末句"星般大县儿难弃舍"讽刺官员贪恋微职,而"晚入庐山社"则表明真正的归宿在于超脱。语言通俗却意蕴深刻,体现了元代散曲"俗中见雅"的特点。
此曲是曹德为《渊明醉归图》所题,借陶渊明形象讽刺元代官场。作者身处元末动荡时期,看透名利虚幻,通过赞颂陶渊明的超脱,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