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篷又泛曾行路,这身世,如何去。
去了还来知几度。
多情山色,有情江水,笑我归无处。
夕阳杳杳还催暮,练净空吟谢郎句。
试祷波神应见许,帆开风转,事谐心遂,直到明年雨。
小船再次漂荡在曾经走过的水路,这漂泊的身世,该如何安放? 离去又归来,不知已有多少次。 多情的山色,含情的江水,仿佛在笑我无处可归。 夕阳渐远,催促着暮色降临,我空自吟诵着谢灵运的诗句。 试着向波神祈祷,或许能得应允: 风转帆开,心愿达成,直到来年春雨时节。
此诗以水路行舟为线索,采用“现实—感慨—祈愿”三层结构。首三句直述漂泊现状,中间“多情”三句移情于景,转折自然。后段通过“夕阳”“练净”营造暮色苍茫的氛围,最终以向波神祷告收束,体现古人“天人感应”思想。讲解时可重点分析“笑我归无处”的拟人手法,及“帆开风转”中“风”的双关意义(既指自然风,亦喻人生际遇转变)。
全诗以“小篷”起兴,通过水路漂泊的意象,勾勒出诗人辗转流离的人生轨迹。“多情山色”二句拟人化自然,反衬自身孤独,情感细腻。后段借“谢郎句”显文人雅趣,末句“直到明年雨”以虚写实,暗含对未来的渺茫期待。语言清丽,意境空灵,将羁旅愁思与自然景物交融,体现宋词含蓄深婉的特色。
此诗为宋代词人李之仪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内容看,应是作者漂泊途中触景生情之作,表达了对羁旅生涯的无奈和对归隐的向往。李之仪晚年屡遭贬谪,诗中“身世”“归无处”等语,可能暗含其仕途失意之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