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鸟波上栖,见人懒飞起。
为有求鱼心,不是恋江水。
白色的江鸥栖息在水波之上,看见有人来也懒得飞起。
是因为它有捕食鱼儿的心思,并非是留恋这江水的美景。
1. 作者崔道融,晚唐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诗作风格清新明快,多反映自然之美与生活情趣。
2. 这首诗属于五言绝句,是唐诗中常见的体裁,全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讲究对仗和韵律。
3. 诗中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寥寥数笔便将江鸥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不加过多修饰,却显得自然生动。
4. 诗歌通过对江鸥行为的描写,体现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借江鸥的习性表达某种感悟或情感。
我们先来整体读一下这首诗,感受它的韵律和节奏。“白鸟波上栖,见人懒飞起”,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鸥栖息在水波之上的画面,“懒飞起”三个字把江鸥那种悠闲自在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仿佛能看到江鸥在水面上安然不动的样子。
接着看后两句“为有求鱼心,不是恋江水”,这两句是对江鸥行为的解释,让我们明白江鸥停留并非是因为喜爱江水的景色,而是为了捕食。这里诗人以平实的语言,既写出了江鸥的生存本能,又可能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思考,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探寻其内在的原因。
从写作手法来看,这首诗用了白描和托物言志,语言简洁却意蕴丰富,是晚唐山水小诗中的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寥寥二十字,却生动地描绘出江鸥的形象,富有意趣。前两句“白鸟波上栖,见人懒飞起”,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江鸥在水波上栖息,见人而懒得飞起的悠闲姿态,仿佛一幅宁静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给人以平和之感。
后两句“为有求鱼心,不是恋江水”则笔锋一转,揭示了江鸥“懒飞起”的原因,原来它并非是留恋江水的美景,而是一心想着捕食鱼儿。这两句看似直白,却蕴含深意,既写出了江鸥的本能,又可能暗含着诗人对世间万物皆有其目的的感悟,让诗歌在简单的写景中增添了一层思辨色彩,引人回味。
崔道融是晚唐诗人,其诗作多写山水田园、自然风光景物,风格清新自然。这首《江鸥》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内容来看,可能是诗人在江边观察江鸥时有感而发,通过对江鸥行为的描写,寄托自己的感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诗人或许借江鸥的形象表达对世俗功利的思考,也可能只是单纯记录自然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