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塘绿水平,鱼跃紫莼生。
要路贫无力,深村老退耕。
犊随原草远,蛙傍堑篱鸣。
拨棹茶川去,初逢谷雨晴。
圆形的池塘碧水盈盈,鱼儿跃出水面,紫色的莼菜在水中生长。 想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却因贫穷无力,只能退居深村,过着老农般的耕读生活。 小牛犊随着原野上的青草渐渐走远,青蛙在沟堑边的篱笆旁鸣叫。 划着船桨驶向茶川,恰逢谷雨时节雨后初晴。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从仕途失意到安于田园的心路历程。前两联以对比手法,将“要路贫无力”的无奈与“深村老退耕”的豁达并置;后两联则纯用白描,通过“犊”“蛙”“棹”“晴”等意象,构建出恬淡的田园画卷。诗中“谷雨晴”既是实写节气,也隐喻诗人历经风雨后内心的晴朗,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联写池塘鱼跃、莼菜生长的生机勃勃之景;颔联直抒胸臆,表达对仕途无望的坦然接受;颈联通过“犊随原草”“蛙傍堑篱”的细节,展现田园生活的闲适;尾联以“谷雨晴”收束,暗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欣然向往。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悠远,体现了唐代田园诗的风格。
此诗为唐代诗人廖融题写在友人伍彬屋壁上的作品。廖融一生仕途不顺,晚年隐居乡村。诗中通过描绘田园风光,抒发了对官场失意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