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赋洞庭
赋洞庭
可朋 〔唐朝〕
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
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
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
写风
写山
写水
古诗译文
八百里洞庭如此辽阔,凝神远望让人目眩神劳。
湖水包容天空倒影多么开阔,君山拔地而起更显地势升高。
商贾船只短暂停靠不会久留,渔翁驾着小船来回几度环绕。
忽然间清风吹起的地方,再度卷起鼓荡的滔滔波涛。
展开
知识点
可朋为唐末五代诗僧,《全唐诗》存其诗4首。洞庭湖在唐代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是现在的2倍多。诗中"君山"即洞庭山,由72座山峰组成。唐代洞庭水道是重要商路,连接长江与南方水系。"鼓波涛"典出《庄子·天运》"荡而相击,鼓浪成涛",暗含道家自然观。
展开
古诗注解
周极
:周边达到极限,形容极其辽阔
凝眸
:聚精会神地注视
涵
:包容,容纳
拔
:突出,高耸
贾客
:商人,此指商船
转几遭
:来回往返很多次
飒然
:突然、倏忽的样子
鼓波涛
:掀起波浪
展开
讲解
本诗以"赋"为题而不拘泥铺陈,重在营造意境。视觉上形成三层空间:水平方向湖面延展(首联)、垂直方向山水交错(颔联)、水面人类活动点缀其间(颈联)。核心矛盾在"停非久"与"又是"的对照,揭示自然永恒与人生须臾的哲理。特写"凝眸"与全景"八百里"的镜头切换,体现中国山水诗"以大观小"的审美特点。尾联打破静态描写,用拟声词"飒然"激活整个画面,最终在"鼓波涛"的激荡意象中收束,余波荡漾引发无限禅思。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通过四组精妙对仗展现洞庭气象:首联以数字"八百里"确立空间尺度,"凝眸"二字暗示观察者渺小;颔联"水涵天""山拔地"构成天地立体的壮美图卷;颈联转写人间活动,"贾客""渔翁"形成短暂与永恒的对比;尾联突发转折,"飒然"与"又"字昭示自然力量的不可预测。全篇动静结合,在宏大与细微间切换,充满禅宗的无常观,末句波涛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世事变迁。
展开
创作背景
唐代诗僧可朋云游至洞庭湖时所作,约创作于公元10世纪。洞庭湖作为古代云梦泽遗迹,水域面积较现代更为广阔。诗人面对壮阔的自然景观,结合当时繁忙的水上交通情景,表达了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与人生无常的禅思。
展开
作者信息
可朋(约896—963),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城东人,幼聪慧过人,晚年披缁于丹棱县城南九龙山竹林寺,《十国春秋》卷第五十七·后蜀十有《僧可朋传》。
古诗数量:
6
名句数量:
18
作者其他古诗
1
桐花鸟
1万阅读
2
耕田鼓诗
1万阅读
3
句
1万阅读
4
中秋月
1万阅读
5
赠方干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