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荷蒙恬惠,寻遭仲叔投。
夫君不指使,何处觅银钩。
学问从君有,诗书自我传。
须知王逸少,名价动千年。
能令音信通千里,解致龙蛇运八行。
惆怅江生不相赏,应缘自负好文章。
昔日承蒙蒙恬的恩惠,却很快遭遇仲叔的抛弃。 若没有您的指引,何处能寻得银钩般的妙笔? 学问因您而获得,诗书由我传承下去。 要知道王羲之的名声,足以震撼千年岁月。 能让音信传递千里,也能让笔墨如龙蛇般游走于八行之间。 遗憾江生未能赏识,或许是因为他自负于自己的文章。
这首诗以书法艺术为主线,通过历史人物和典故,展现了书法艺术的传承与价值。首联提及蒙恬和仲叔,暗示书法工具的珍贵;颔联表达对指导者的依赖;颈联转向学问传承,突出王羲之的历史地位;尾联则通过"龙蛇运八行"的生动描写,展现书法艺术的魅力,并以江生不赏的遗憾作结。全诗结构严谨,用典贴切,既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崇敬,又暗含文人相轻的感慨,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书法艺术的高度重视和深厚修养。
全诗以书法为主题,通过历史典故展现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前四句以蒙恬、仲叔为引,表达对书法工具的珍视;中间四句转向王羲之,突出书法艺术的崇高地位;后四句则抒发怀才不遇之情。诗中"龙蛇运八行"生动描绘了书法艺术的动态美,"惆怅"二字则流露出作者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全诗用典精当,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此诗为唐代佚名作品,主题围绕书法艺术展开。诗中通过历史人物和典故,表达对书法艺术的崇敬,同时暗含怀才不遇的感慨。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高峰期,文人雅士对书法极为重视,此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书法艺术的推崇和文人之间的相互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