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雒县舆人诵
雒县舆人诵
佚名 〔唐朝〕
我有圣帝抚令君,遭暴昏椽惸寡纷。
民户流散日月曛,君去来兮惠我仁,百姓苏矣见阳春。
古诗译文
我们拥有圣明的皇帝安抚贤能的令君,却遭遇暴政昏庸导致孤寡纷乱。百姓流离失所,日月无光,令君去而复返惠及我们仁爱,百姓得以复苏,见到了春天般的希望。
展开
知识点
唐朝诗歌: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佚名诗:许多古诗作者不详,但通过口头传诵得以保存,体现民间智慧。 民间颂歌:百姓为歌颂官员功德而创作的诗谣,常见于历史记载,表达对清官的敬仰。 历史背景:唐朝中后期常有政局不稳、官吏腐败现象,百姓渴望清官治国。 文学价值:这类诗作语言朴实,情感真实,是研究唐代社会史和民俗的重要资料。
展开
古诗注解
圣帝
: 圣明的皇帝,指唐朝君主。
令君
: 贤明的官员,可能指地方官吏。
暴昏椽
: 暴政昏庸的官吏,椽指低级官员,这里泛指腐败统治。
惸寡
: 孤寡之人,指孤独无依的百姓。
日月曛
: 日月昏暗,比喻社会动荡、民生凋敝。
惠我仁
: 施予我们仁爱,惠指恩惠,仁指仁政。
阳春
: 温暖的春天,象征美好生活和希望。
展开
讲解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我”即百姓视角,讲述了圣帝安抚贤官、却遭暴政困扰的经历,最终贤官回归施仁政,百姓复苏见希望。整体主题强调仁政的重要性,批判暴政的危害,展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的结构紧凑,情感层层递进,从黑暗到光明,具有激励和教化作用,是唐代民间文学的典型代表。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暴政下的苦难与仁政带来的希望,情感真挚质朴。语言简洁有力,以百姓口吻抒发对贤能官员的感激之情,反映了人民对和平与仁治的深切渴望,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现实主义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作者佚名,可能源自民间传诵。背景推测为唐朝某个时期政局动荡,地方暴政导致百姓流离,后来一位贤能官员实施仁政,百姓感激而作此颂歌,以表达对清官的赞美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展开
作者信息
古诗文网收录了先秦到现代的数十万诗词,很多诗词因为作者不明,作者本站统一归为佚名。
古诗数量:
3627
名句数量:
8485
作者其他古诗
1
白衣女子木叶上诗
2万阅读
2
孺子歌
1.1万阅读
3
送兄
1.1万阅读
4
卿云歌
1.1万阅读
5
勾践灭吴
1.1万阅读
6
越人歌
1.1万阅读
7
楚狂接舆歌
1.1万阅读
8
公输
1.1万阅读
9
明月何皎皎
1.1万阅读
10
葛生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