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流洋洋,有辟其郛。
阗道嚾呼,公来之初。
今公之归,公在丧车。
公既来止,东人以完。
浑浊的河水浩浩荡荡,有人开辟了城墙。 道路上喧闹欢呼,是您初到时的景象。 如今您要归去,灵车承载着哀伤。 自您到来之后,东方百姓得以安康。
这首诗通过三个时空场景的转换完成叙事:首句展现治理前的混乱状态,次句描写官员到任时的盛况,后两句形成生死离别的戏剧性对照。艺术上运用了"赋"的直陈其事与"比"的象征手法(如以"浊流"喻乱政),末句"东人以完"四字堪称诗眼,凝练概括了官员的政绩。从文学史角度看,这类民间歌谣为后世"竹枝词"的发展提供了范式。
诗歌采用四言句式,语言质朴却情感深沉。前两句以"浊流"与"辟郛"的意象对比,暗喻官员整治乱局的功绩;后两句通过"嚾呼"与"丧车"的强烈反差,凸显百姓对官员的深切怀念。全诗以民间视角叙事,不着议论而褒贬自现,体现了唐代民歌"缘事而发"的特点。
此诗为唐代佚名作品,收录于《全唐诗》中,属民间歌谣体。诗中歌颂一位治理汴州(今河南开封)的官员,通过对比其到任时的百姓欢呼与离任时的哀悼,展现其德政惠民的形象,反映唐代地方治理中清官廉吏的典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