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角女子绿衣裳,端坐太行邀君王,一止之月必消亡。
头戴双角的女子身着绿衣,端坐在太行山上邀请君王,待到“一止之月”时必将灭亡。
此诗是典型的政治谶语,每句需拆解隐含信息:首句“两角女子”解为“安”字,次句“邀君王”暗示谋反,末句预言其死亡时间。诗中“绿衣裳”既指叛军服色(唐制叛军着绿),也暗合“禄”字(与“绿”谐音)。这种表达方式反映了古代民众对权臣野心的警惕,以及通过神秘语言传递政治预言的智慧。
全诗以隐晦的意象和拆字手法构成预言:前两句暗藏“安禄山”之名及叛乱野心(“邀君王”),末句点明其灭亡时间。语言简洁却充满神秘色彩,体现了唐代谶纬文化对政治事件的隐喻表达,兼具文学性与历史价值。
此诗为唐代流传的谶语,预言安禄山叛乱及其结局。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此谶通过隐语暗指安禄山崛起与败亡,反映民间对动荡时局的观察与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