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寂寂杳无踪,不挂征帆水陆通。
蹋得故乡回地稳,更无南北与西东。
归乡之路寂静无声,杳无踪迹,寂静无声,杳无踪迹,无需挂起船帆,水路陆路皆可通达。 踏回故乡的土地,心中安稳宁静,再不分南北西东的方向。
此诗可从三个层面解读: 1. 表层叙事:描述僧人归乡途中不依赖外物、心境宁静的状态。 2. 禅理寄托:“不挂征帆”喻放下执着,“无南北西东”暗指消除分别心。 3. 文化映射:反映唐代僧人的云游生活与禅宗“随所住处恒安乐”的思想。诗中“故乡”既可指现实家园,亦可象征精神本源。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前两句以“寂寂”“杳无踪”营造空灵氛围,突出归乡的悄然与自由;后两句通过“地稳”“无南北西东”展现禅者内心的安定与超越。诗中隐含“随缘任运”的禅理,将物理空间的归乡升华为精神上的返璞归真,是唐代禅诗中的佳作。
此诗为唐代佚名僧人所作,题为《杭州还乡和尚唱》,推测为一位云游僧人归乡时的心境写照。唐代佛教盛行,僧人常云游四方,诗中“不挂征帆”“无南北西东”体现了禅宗“无住无执”的思想,表达了对尘世羁绊的超脱与回归本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