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举头,猳掉尾。
羊为兄,猴作弟。
羊归穴,猴离次。
龙抬头,公羊摇尾。羊作为兄长,猴作为弟弟。羊回到自己的巢穴,猴离开原来的位置。
1. 《马殷浚城石碣篆》是一首唐代三言诗,作者佚名。
2. 诗中运用了十二生肖中的羊和猴,以及龙的形象,表达象征意义。
3. 马殷是五代时期楚国的开国君主,诗中隐喻了他的家族命运。
4. 三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三个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动物形象,展现了深刻的哲学思考。诗中的“龙抬头”象征新事物的开始,“猳掉尾”则暗示结束或转变。羊和猴的兄弟关系可能象征家族或社会秩序的变化,而“羊归穴”和“猴离次”则表达了安定与变动之间的对立统一。这首诗不仅是对马殷及其家族命运的隐喻,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这首作品通过十二生肖中的羊和猴,以及龙等形象,象征某种顺序或变化。龙抬头和公羊摇尾可能预示着新的开始或结束。羊作为兄长和猴作为弟弟的描述,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家族或社会关系的排列。羊归穴和猴离次则象征着安定与变动、回归与迁徙。整体来看,这首作品通过简洁的生肖象征,传达了一种关于时间、顺序和变化的哲学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唐末,与马殷相关。马殷是五代时期楚国的开国君主。据记载,唐末刘建峰定长沙时,派遣马殷带领众人挖掘城濠,发现了一块石碣,上面刻有这十八字古篆。这些文字被认为是对马殷及其家族命运的隐喻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