飧若入咽,百无一全。
一旦食物咽下喉咙,便再无保全的可能。
本诗的核心在于“不可逆”的警示。诗人选取日常饮食中最普通的吞咽动作,将其抽象为一种象征——任何行为一旦跨越某个临界点(如食物通过咽喉),就会进入无法控制的阶段。这种表达既生动具体(让人联想到噎住无法吐出的危险),又具有普遍意义,可引申至政治决策、人生选择等领域。唐代诗歌中此类警句式短诗,往往承载着历史经验或集体智慧的结晶。
诗句以“飧若入咽”为喻,用极简的语言道出深刻的哲理:一旦事情发展到某个阶段(如食物咽下),便再无转圜余地。短短八字,凝练有力,既有对现实的犀利观察,也蕴含了古人“慎始慎终”的处世智慧。
此诗出自唐代佚名诗人《李处郁语》,具体创作背景已不可考。从内容推测,可能是对某种不可逆转的结局或危险的警示,反映了古人对“事成定局则难以挽回”的深刻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