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补相惜,御史相憎,郎官相轻。
拾遗与补阙互相爱惜,御史之间彼此憎恶,郎官们互相轻视。
此诗需结合唐代官制理解:
第一句“遗补相惜”:谏官职微言轻,需相互支持才能发挥作用,体现谏官群体的生存策略。 第二句“御史相憎”:御史拥有弹劾权,但内部竞争激烈,常因争功互劾。 第三句“郎官相轻”:郎官身处实务部门,易因政绩考评、升迁机会产生鄙视链。 全诗通过对比凸显唐代官僚系统“同僚不同心”的普遍现象,语言直白却深刻,堪称古代官场生态的微型标本。
全诗仅十二字,采用三组“相X”排比,精准刻画唐代官僚体系的生态:
1. 结构凝练:每四字一组,分别对应三类官职关系,形成递进式讽刺。 2. 用词犀利:“惜”“憎”“轻”三字层层递进,揭示从互助到对立的官场现实。 3. 历史价值:作为民间官谚,比正史更直白地反映了唐代政治文化的暗面。
此诗出自唐代佚名官员之手,反映中晚唐时期官僚系统的内部矛盾。当时谏官、御史、郎官三大群体因职权交叉、利益冲突,形成微妙对立关系。诗句以口语化表达揭露官场生态,可能流传于台省(中央机构)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