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崔沆放榜时人语
崔沆放榜时人语
佚名 〔唐朝〕
座主门生,沆瀣一家。
古诗译文
座主与门生,如同一家人般亲密无间。
展开
知识点
1. 科举制度: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始于隋朝,至清末废除。 2. 座主门生制:科举中形成的特殊人际关系,影响唐代政治格局。 3. 双关修辞:"沆瀣"既指自然现象,又暗含人名,一语双关。 4. 唐代讽刺诗:以含蓄或尖锐的方式批评社会现象的诗作。 5. 成语来源:"沆瀣一气"即源于此诗,后演变为贬义词。
展开
古诗注解
座主
:科举考试中的主考官。
门生
:科举考试中被录取的考生,尊称主考官为座主。
沆瀣一家
:比喻关系密切,如同一家人。"沆瀣"原指夜间的水气,此处谐音双关,暗指崔沆与其门生。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科举考试中座主与门生的关系,反映了唐代政治生态的一个重要侧面。前句"座主门生"直陈事实,后句"沆瀣一家"运用谐音双关,将主考官崔沆的姓名与自然现象巧妙结合,既描述了这种关系的亲密程度,又暗含对这种政治结盟现象的讽刺。全诗仅八字,却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下形成的特殊人际关系网络及其对政治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唐代科举制度的潜规则。通过"座主门生"的直白表述和"沆瀣一家"的巧妙双关,既展现了科举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网络,又暗含对这种裙带关系的批评。诗句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是唐代讽刺诗的代表作之一。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出自唐代,反映了当时科举考试中座主与门生之间形成的特殊关系。崔沆作为主考官,其录取的门生往往与之结成紧密的政治联盟,"沆瀣一家"既是对这种关系的描述,也暗含讽刺之意。
展开
作者信息
古诗文网收录了先秦到现代的数十万诗词,很多诗词因为作者不明,作者本站统一归为佚名。
古诗数量:
3627
名句数量:
8485
作者其他古诗
1
白衣女子木叶上诗
2万阅读
2
孺子歌
1.1万阅读
3
送兄
1.1万阅读
4
卿云歌
1.1万阅读
5
勾践灭吴
1.1万阅读
6
越人歌
1.1万阅读
7
楚狂接舆歌
1.1万阅读
8
公输
1.1万阅读
9
明月何皎皎
1.1万阅读
10
葛生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