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龙朔中酒令
龙朔中酒令
佚名 〔唐朝〕
子母相去离,连台拗倒。
古诗译文
母子被迫骨肉分离,相续登台的权位者终将倾覆。
展开
知识点
1. 龙朔年号:唐高宗李治使用的第三个年号(661年正月—663年十二月) 2. 酒令类别:属于"字拆令",利用汉字结构隐喻政治(如"台"拆解象征权力架构) 3. 历史映射:李弘663年监国期间与武则天激烈冲突,次年暴卒,应验"子母相去离" 4. 预言实现:七世纪晚期"五王政变"导致武周政权倒台,应验"连台拗倒" 5. 佚名原因:涉及敏感政治预言,匿名可避免遭武则天政治清算
展开
古诗注解
子母相去离
:指武则天与亲生儿子的激烈政治冲突(如太子李弘暴卒、李贤被废),隐喻皇室亲情的撕裂。
连台拗倒
:形象化描写权力架构的崩塌,“连台”指连续掌权的武周集团,“拗倒”暗喻政权颠覆的必然结局。
酒令
:唐代流行的文字游戏,常影射时事,此令用隐喻手法表达政治预言。
展开
讲解
本诗核心在于政治讽喻的双关表达。首句"子母"直指武后残害亲子史实:652-675年间,武则天所生四子中,李弘离奇死亡,李贤被逼自尽。次句"连台"喻指武周集团层层叠叠的权力架构,"拗倒"通过建筑力学的意象,揭示权力失衡终致崩溃的物理规律。创作手法上,借酒令外壳包裹政治炸弹,展现唐代文人曲笔议政的智慧。从文学史角度看,这种以日常物象隐喻重大政治的微言体,深刻影响了晚唐咏史诗创作。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仅十字却构成双重隐喻:表层写母子分离与亭台倾覆的景象,深层暗喻武周政权与李唐宗室的激烈冲突。动词“拗倒”极具张力,暗示强权终将崩溃的物理必然性。采用酒令形式既符合唐代文人聚会惯例,又为敏感政治批评提供保护。其预言性质在后来武则天失势、中宗复位的史实中得到印证。
展开
创作背景
创作于龙朔年间(661-663年),正值武则天逐步掌控朝政的关键时期。此酒令通过隐喻方式,反映朝野对武氏打压皇子、动摇国本的忧虑。作为匿名创作的政治预言诗,它揭示了朝臣对皇权更迭的敏锐观察,后来预言应验于神龙政变(705年武则天退位)。
展开
作者信息
古诗文网收录了先秦到现代的数十万诗词,很多诗词因为作者不明,作者本站统一归为佚名。
古诗数量:
3627
名句数量:
8485
作者其他古诗
1
白衣女子木叶上诗
2万阅读
2
孺子歌
1.1万阅读
3
送兄
1.1万阅读
4
卿云歌
1.1万阅读
5
勾践灭吴
1.1万阅读
6
越人歌
1.1万阅读
7
楚狂接舆歌
1.1万阅读
8
公输
1.1万阅读
9
明月何皎皎
1.1万阅读
10
葛生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