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头点土,中心虚悬。
人足踏跋,不肯下钱。
桥的两端扎根泥土,中间却悬空无依。 行人踏上桥面步履蹒跚,却始终不愿投下买路的铜钱。
这首诗的精妙在于三重解读: 第一层:描绘危桥实景,营造紧张氛围 第二层:拆解"钱"字结构(前两句解字形,后两句讽敛财) 第三层:揭露社会现象——术士利用心理弱点牟利。 诗中"不肯"二字尤为犀利,既写行人恐惧,又暗示占卜的强迫性。这种民间诗歌往往口耳相传,兼具娱乐性和批判性,是研究唐代世俗文化的重要材料。
全诗采用双关隐喻手法: 1. 表面描写危桥景象,实则拆解"钱"字("金"旁两点为"土","戋"部似悬空) 2. "踏跋"既写行人战兢之态,又暗指占卜过程的装神弄鬼 3. 末句直指核心矛盾,揭露占卜本质是金钱交易。四句诗如同谜面,将社会讽刺藏在文字游戏中,体现唐代民间诗歌的智慧。
此诗为唐代民间讽刺诗,针对术士钱知微在洛阳天津桥摆摊占卜敛财之事。据《酉阳杂俎》记载,钱知微以"二十字卜"闻名,实则利用人们心理谋利,此诗通过拆字手法揭露其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