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春宫怨
春宫怨
杜荀鹤 〔唐朝〕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写风
写花
写鸟
古诗译文
早年因美貌选入宫中,如今却慵懒地对镜梳妆。帝王恩宠不取决于容貌,叫我为何还要梳洗严妆?春风和暖鸟儿啼声细碎,正午阳光花影层叠摇荡。常忆故乡越溪采莲女伴,年年此时共采水中芙蓉。
展开
知识点
1. 白描手法:全诗无华丽辞藻,用简练笔墨勾画景物 2. 反对修辞:"承恩不在貌"否定常规认知,深化主题 3. 乐景哀情:暖风花鸟与孤寂心境形成艺术张力 4. 时空对照:现实宫廷与回忆故乡构成双重叙事空间 5. 双关意蕴:"误"字既指入宫之误,亦暗含人生选择之叹 6. 五律变格:突破传统五律中二联必对仗规范,仅颈联对仗
展开
古诗注解
婵娟:
姿容美好貌,指女子的美貌
承恩:
获得帝王宠幸
若为容:
如何修饰仪容
碎:
形容鸟声细碎而稠密
重:
重叠,形容花影浓密
越溪:
今浙江绍兴若耶溪,借指故乡
芙蓉:
荷花的古称,象征纯洁美好
展开
讲解
首联以"误"字奠定全诗悲剧基调,自嘲美貌反成枷锁。颔联揭示宫廷潜规则,质疑"女为悦己者容"的传统观念。颈联突转写景,用"碎"字形容鸟声暗喻心境破碎,"重"字写花影折射出宫苑的压抑感。尾联选取越溪女采芙蓉的纯净画面,与宫廷的虚伪形成强烈对比。全诗在宫怨表象下蕴含双重隐喻:既是宫女对自由人性的呼唤,也是寒门士子对公平仕途的呐喊。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白描手法展现宫女的复杂心理。"欲妆临镜慵"通过动作折射绝望,"风暖"二句以乐景写哀情形成强烈反差。尾联回忆乡野生活揭示全诗主旨:宫廷生活违背自然本真。深层暗喻知识分子在科举制度下的精神困境,以花影鸟声象征自由向往,采芙蓉意象寄寓人格理想。
展开
创作背景
创作于唐末乱世,杜荀鹤以宫怨题材暗喻文人怀才不遇的普遍遭遇。通过宫女失宠的遭遇,影射科举士子因无背景而难获朝廷重用,同时讽刺当时以裙带关系而非真才实学取士的官场现实。
展开
作者信息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古诗数量:
358
名句数量:
1316
作者其他古诗
1
再经胡城县
1.2万阅读
2
题弟侄书堂
1万阅读
3
闽中秋思
1万阅读
4
赠质上人
1万阅读
5
山中寡妇
1万阅读
6
送人游吴
1万阅读
7
春宫怨
1万阅读
8
江岸秋思
1万阅读
9
蚕妇
1万阅读
10
小松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