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烟暖草萋萋,惆怅闲宵含恨,愁坐思堪迷。
遥想玉人情事远,音容浑似隔桃溪¤偏记同欢秋月低,帘外论心花畔,和醉暗相携。
何事春来君不见,梦魂长在锦江西。
池塘边烟雾氤氲,春草茂盛,在这闲散的夜晚,我满怀惆怅与怨恨,愁坐沉思,心绪迷离。
遥想那如玉的美人,往事已远,她的音容笑貌仿佛隔着桃溪般模糊不清。偏偏记得与她共度的秋夜,明月低垂,在帘外花畔互诉心曲,醉意朦胧中携手相依。
为何春天来临你却不见踪影?我的梦魂长久徘徊在锦江西。
此词采用上景下情的经典结构。上片以春日池塘起兴,"烟暖"与"含恨"形成冷暖对照;下片"偏记"二字转折,引入秋夜回忆。艺术上善用虚实相生:实写眼前春景,虚写记忆中秋事,又以"梦魂"的虚幻形态作结。语言上"浑似隔桃溪"的比喻新颖,"和醉暗相携"的细节生动,通过时空跳跃和感官印象的叠加,构建出朦胧怅惘的意境。
全词以"烟暖草萋萋"的春日景象反衬主人公的孤寂,通过"闲宵含恨"的现境与"同欢秋月"的回忆交织,形成强烈对比。"桃溪""锦江"的典故运用,既暗示了爱情的仙幻色彩,又强化了空间阻隔的无奈。末句"梦魂长在"以痴绝之语,将相思之情推向极致,体现了五代词婉约深微的特质。
此词为晚唐五代词人魏承班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五代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多寄情于闺阁艳情,此词通过春夜怀人的意象,抒发了对逝去美好情感的追忆与现实的孤寂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