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儿皆尼氏女,师翁儿即晋公儿。
却教术士难推算,胎月分张与阿谁。
赵家的儿子都成了尼姑的女儿,师翁的儿子就是晋公的儿子。却让算命先生难以推算,这怀孕的月份和命运究竟该归属于谁?
这首诗通过双重隐喻讽刺裴休家族的佛教因缘。首句“尼氏女”暗喻其子出家后如入空门,第二句“晋公儿”则对比显赫门第,突出身份矛盾;后两句以术士“难推算”胎月归属,暗示这种亦僧亦俗的状态令传统命理无法解释。全诗不着贬词而讥意尽显,体现了唐代讽刺诗含蓄深刻的艺术特色。
本诗以辛辣的笔触揭露裴休家族与佛教的纠葛。前两句用“赵氏儿皆尼氏女”“师翁儿即晋公儿”的对比,暗讽其子出家后身份模糊,似僧似俗;后两句以“术士难推算”调侃命运难测,强化了对其家族选择的讽刺。全诗语言隐晦却犀利,反映了唐代士人对过度崇佛风气的批判态度。
此诗为唐代佚名诗人所作,题为《讥裴休》,旨在讽刺宰相裴休过度崇信佛教、家族与佛门牵扯过深的现象。裴休晚年虔心佛法,其子裴文德出家为僧(即民间传说中“法海”的原型),当时世人认为此举有违士大夫家族传统,故以诗讥讽其家族身份混乱、命运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