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放榜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幽默的笔法而引人注目。它没有去歌颂皇恩浩荡或士子才华,而是聚焦于中举士子们并未即刻改变的、甚至有些寒酸的生活细节。讲解此诗需把握以下几点:一是理解“乞儿”、“碗杖”等词的比喻和戏谑意味,它们并非真正的侮辱,而是对寒士出身的一种形象化表达。二是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寒门学子终得际遇的欣慰,也有对他们依然清贫现状的客观描述,或许还隐含着一丝善意的调侃。三是认识其历史价值,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正史记载的、更为鲜活生动的唐代科举社会画面。通过薛庶、范酂这两个具体人物及其“瘦马”、“番毡”的细节,诗歌让历史变得可感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