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南蒯歌》可以看作是一篇失败者的宣言。讲解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结合《左传》记载的历史背景来理解诗歌的具体所指。南蒯作为家臣欲反抗主君,本身就处于道义上的尴尬位置,因此他的愤怒中其实夹杂着自身行为可能不被广泛认同的焦虑。“鄙”与“耻”的指责,既是对部属的失望,也可能是一种自我辩解。
其次,分析诗歌的比喻手法。“圃”象征南蒯的权力基础费邑,“杞”则比喻叛乱计划遭遇的阻碍和不利因素,这个比喻贴切而含蓄。
再次,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脉络。从陈述现状(圃生杞)到指责他人(鄙、耻),再到最后的绝望决断(已乎,非吾党),情感层层递进,最后戛然而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最后,可以将此诗与后世表达相似情绪的诗文(如屈原的部分作品)进行比较,体会先秦诗歌直朴而深刻的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