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穗歌》可以分两个层次来理解。前两句“穗乎不得穫。秋风至兮殚零落”是描绘现象:辛勤耕种的庄稼,到了收获的季节却无法收割,最终在秋风中全部凋零。这描绘了一幅凄惨的农耕失败图景。后两句“风雨之弗杀也。太上之靡弊也”则是揭示原因并进行批判:诗人明确指出,庄稼的毁灭并非由于恶劣的自然风雨(风雨之弗杀也),其根本原因在于“太上”(最高统治者或上天)的“靡弊”(衰败、无能)。这种批判是非常大胆和深刻的,它将民众的苦难直接归咎于统治阶层的腐败与无道,超越了单纯对自然灾异的哀叹,上升到了社会政治批判的层面。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完成了从现象描述到根源剖析的过程,表达了底层民众在乱世中的痛苦与愤怒,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