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则引谚的核心在于阐释“修身”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两种心理障碍。在《大学》的语境中,它是为了说明“所谓修身在其心者”的道理。首先,“人莫知其子之恶”讲的是情感上的偏见(偏心),这种偏见会蒙蔽人的理智,使人无法公正地判断事物,尤其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事物,从而无法有效地管理家庭(齐家)。其次,“莫知其苗之硕”讲的是欲望上的不知足(贪心),这种心态会让人永远处于不满足的状态,看不到已经拥有的成果,从而内心无法平静,难以达到“知止而后有定”的境界。因此,这则谚语教导人们,要修身养性,就必须时常反省自身,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去偏心)和知足常乐(去贪心),这是实现儒家理想人格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