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过山农家
过山农家
顾况 〔唐朝〕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写山
写人
写茶
写桥
古诗译文
走过板桥,听到泉水潺潺的声音;正午时分,茅屋檐下鸡在鸣叫。不要责怪焙茶时烟雾弥漫,却要欢喜晒谷时天气晴朗。
展开
知识点
顾况是唐朝诗人,字逋翁,苏州人,以山水田园诗见长。诗歌体裁为六言绝句,每句六字,共四句。主题聚焦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艺术手法包括白描和对比。
展开
古诗注解
板桥
: 木板搭成的桥。
人渡
: 人走过。
泉声
: 泉水的声音。
茅檐
: 茅草的屋檐。
日午
: 正午。
鸡鸣
: 鸡叫。
莫嗔
: 不要责怪。
焙茶
: 烘制茶叶。
烟暗
: 烟雾使环境变暗。
却喜
: 反而欢喜。
晒谷
: 晒干谷物。
天晴
: 天气晴朗。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整体结构清晰,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通过描绘农家日常场景,如过板桥听泉声、正午鸡鸣、焙茶和晒谷,诗人生动地展现了山村的恬静和农夫的勤劳。诗中使用“莫嗔”和“却喜”形成情感对比,突出了农夫的豁达心态。语言朴实无华,却富含深意,体现了唐诗中田园诗派的特色,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前两句“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通过板桥、泉声、茅檐、鸡鸣等意象,勾勒出山村宁静的自然景色,仿佛置身其中。后两句“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以农家口吻,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焙茶烟暗的宽容和对晒谷天晴的喜悦,展现了农夫的乐观、淳朴和对劳动的热爱。全诗白描手法突出,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顾况所作,描绘了山间农家的生活场景。顾况生活在盛唐时期,擅长山水田园诗,可能是在游历山水时,见到农家恬静的生活,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农夫的喜悦之情。
展开
作者信息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古诗数量:
287
名句数量:
1010
作者其他古诗
1
青弋江
1.1万阅读
2
囝
1万阅读
3
过山农家
1万阅读
4
宫词
1万阅读
5
宫词五首
1万阅读
6
听角思归
1万阅读
7
送韦秀才赴举
1万阅读
8
春草谣
1万阅读
9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1万阅读
10
公子行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