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舟行入剡的经历为线索,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情景交融,意蕴深厚。
开篇“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点明行程,简洁交代了诗人的行迹。接着“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以开阔的笔触勾勒出剡地山水的绵延不绝,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与悠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山梅犹作雨,溪橘未知霜”四句,细致地描绘了秋日剡地的气候与景物。“秋仍湿”“晚渐凉”写出了季节转换时的气候特点,“山梅犹作雨”生动地描绘出梅花飘落如细雨的景象,“溪橘未知霜”则点出橘子尚未经霜的状态,尽显秋日生机与韵味。
后四句“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由景及人,由人及情。诗人联想到曾在此地留下印记的谢灵运和慧远法师,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与缅怀。最后抒发了面对越中美景的惭愧与遗憾之情,或许是感慨自己未能如先贤般创作出传世佳作,又或是对时光流逝、美景难留的怅惘,使诗歌的情感更为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