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
佚名 〔两汉〕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写风
离别
相思
古诗译文
农历十月,寒气凛冽袭来,北风呼啸,多么寒冷凄切。
心中愁苦繁多,才愈发知道冬夜的漫长,抬头仰望着天上罗列的繁星。
十五日月儿圆满,二十日月儿(像蟾兔一样)已残缺。
有位客人从远方而来,带给我一封书信。
信的前半部分诉说着长久的思念,信的后半部分提及长久的离别。
我把这封信珍藏在怀中和袖里,三年过去字迹依然清晰未曾磨灭。
我怀着一颗诚挚专一的心,只是担心你不能体察我这番深切的情意。
展开
知识点
1.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东汉末年一批无名氏文人创作的五言诗的代表,被南朝梁代萧统收入《文选》,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2. 思妇诗:古典诗歌中以独守空房的妇女思念远方丈夫或情人为主题的诗歌类别,常借助景物烘托、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来抒情。 3. 借代修辞:“蟾兔”是借代修辞手法的运用,用月亮中的神话形象来代指月亮本身。 4. 时间表达:诗中“三五”(十五)、“四五”(二十)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乘法表示日期的方法。 5. 情感载体:书信在古代诗歌中常作为传递思念、沟通情感的重要媒介和意象。
展开
古诗注解
孟冬:
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
惨栗:
形容极度寒冷,令人战栗。
三五:
指农历十五日。
四五:
指农历二十日。
蟾兔:
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和玉兔,故常以“蟾兔”代指月亮。
遗(wèi):
赠送,给予。
书札:
书信。
区区:
诚挚,专一的心意。
识察:
了解,体察。
展开
讲解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内心独白或情感叙事。讲解时可把握以下几个层次:首先,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即汉代末年的社会状况如何催生了这类相思离乱之作。其次,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情感脉络:从环境描写(寒夜北风)到心理感受(愁知夜长),再到行为观察(观星看月),接着是事件引入(收到书信),然后是核心行动(珍藏书信),最后是心理剖白(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环环相扣,情感逐步深化。再次,重点赏析诗中的关键细节,如“三岁字不灭”的夸张手法,生动表现了情感的持久与珍贵;“惧君不识察”则写出了思妇在忠贞等待中的一丝不安,情感真实而复杂。最后,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它不加雕饰,纯用白描,却因情真意切而感人至深,这正是《古诗十九首》共有的艺术魅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代女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情感世界。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是《古诗十九首》中一首情感真挚深婉的思妇怀人诗。开篇以“孟冬寒气至”的景物描写起兴,渲染出凄冷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愁多知夜长”一句,将主观的愁绪与客观的夜长联系在一起,心理刻画细腻真切。中间部分通过“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对月亮圆缺的观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漫长的等待。随后笔锋一转,引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的情节,这封书信是诗中情感的重要转折点和载体。“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道出了书信内容,也是思妇心声的写照。最动人的细节在于“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通过珍藏书信数年、字迹不灭这一具体行为,极其深刻地表现了思妇情感的坚贞与执着。结尾“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则在坦陈忠贞之余,流露出淡淡的忧虑与哀伤,使情感表达更为复杂、丰满,体现了古诗含蓄蕴藉的特色。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层层递进,于平实中见深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汉代无名氏所作,收录于《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大致创作于东汉末期,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游学、求宦、征戍等现象十分普遍,导致亲人分离,相思怀远成为常见的诗歌主题。本诗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它以一位思妇的口吻,抒发了对远方爱人深切而持久的思念,以及担心被辜负的微妙心理,反映了动乱年代中个体情感的深沉与无奈。
展开
作者信息
古诗文网收录了先秦到现代的数十万诗词,很多诗词因为作者不明,作者本站统一归为佚名。
古诗数量:
3627
名句数量:
8485
作者其他古诗
1
白衣女子木叶上诗
2万阅读
2
孺子歌
1.1万阅读
3
送兄
1.1万阅读
4
卿云歌
1.1万阅读
5
勾践灭吴
1.1万阅读
6
越人歌
1.1万阅读
7
楚狂接舆歌
1.1万阅读
8
明月何皎皎
1.1万阅读
9
公输
1.1万阅读
10
葛生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