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你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我无处去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讲解时需把握以下几点:
1. 情感主线:全词以“思”贯穿,由现实的刻骨思念,到梦中的短暂相逢,再到梦醒后的推想断肠,情感层层递进,真挚动人。
2. 虚实转换:上阕为“实”,写现实中的思念与凄凉;下阕为“虚”,写梦境中的相见与悲痛。虚实相生,拓展了情感表达的深度和空间。
3. 细节的力量:“尘满面,鬓如霜”是词人自身形象的真实写照,饱含仕途失意的辛酸;“小轩窗,正梳妆”是记忆中最温馨也是最刺痛人心的画面,极具表现力。
4. 语言特色:语言朴素自然,如泣如诉,不加雕琢而感人至深,体现了苏轼词作“豪放”之外“婉约”深情的另一面。
5. 文学史地位:这首词开拓了宋词题材(将悼亡引入词体),提升了词品的格调,是婉约词中的绝唱。它不仅是爱情颂歌,也融入了人生际遇的感慨,因而具有更广泛的情感共鸣。
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开篇“十年生死两茫茫”奠定全词哀伤基调。“不思量,自难忘”看似矛盾,实则凸显思念之深、之切,已成本能。“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既写距离之遥,亦写心境之孤寂。“纵使相逢应不识”三句,融入个人身世之感,将悼亡与自伤结合,情感更显厚重。
下阕记梦。“小轩窗,正梳妆”这一日常场景的刻画,最是动人,仿佛时光倒流,伊人犹在。“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情感的高潮,千言万语尽在无声的泪水中。“料得年年肠断处”三句,推想孤坟景象,以景结情,将无尽的哀思寄托于明月松冈,余韵悠长。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乙卯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时为怀念原配妻子王弗而作。王弗十六岁嫁给苏轼,二十七岁去世,夫妻情深。苏轼仕途坎坷,辗转各地,在妻子去世十年后,词人梦中与亡妻重逢,悲喜交集,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