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踏青游》是苏轼一首典型的今昔对比、感怀身世之作。艺术上具有以下特色:
1. 结构精巧,对比强烈: 词的上阕与下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阕极写京城春日的盎然生机与游冶之乐:“绿遍禁池”“斗锦绣”“莲步袅”“春好”,色彩明丽,气氛热烈,充满了动态美和生命感。下阕则色调灰暗,情感低沉:“困天涯”“旧情相恼”“寒早”“梦杳”,充满了羁旅之愁、迟暮之悲和理想失落之叹。这种强烈的反差,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2. 意象丰富,用典自然: 上阕选取“芳草”“锦绣”“弓小”“莲步”“佩兰”等一系列典型意象,生动勾勒出一幅宋代都市春日仕女游春图,富丽而雅致。下阕化用“刘郎蓬山”的典故,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远离政治中心、抱负难展的处境和心情,贴切自然,毫无斧凿之痕。
3. 情感深沉,余韵悠长: 全词的情感由乐转悲,由外部的喧闹转入内心的孤寂。结尾“楼台万家清晓”以景语作结,清晨的楼台本是充满希望的景象,但在饱经沧桑的词人眼中,这“万家”的温暖与清醒,反而更衬托出自身“天涯”漂泊的孤寂,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