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翦征袍
翦征袍
贺铸 〔宋代〕
抛练杵,傍窗纱。
巧翦征袍斗出花。
想见陇头长戍客,授衣时节也思家。
写花
古诗译文
放下捣衣的棒槌,靠近窗前的薄纱。
巧手裁剪征战衣袍,竞相绣出美丽的花。
想到那陇山头长期戍守的征人,
在分发寒衣的时节,也一样在思念着家乡。
展开
知识点
1. 作者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宋著名词人、诗人。其诗词兼有豪放与婉约之风。 2. 题材类型:此诗属于“征人思妇”题材,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多反映战争导致的家庭分离之苦。 3. 文化意象:“授衣”出自《诗经》,成为古典诗词中表示秋季备寒、寄托思念的固定意象。“陇头”在诗词中常指代西北边疆。 4. 诗歌体裁:这是一首六言古绝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 5. 修辞手法: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由眼前制衣实景联想到远方征人虚境,拓展了诗意空间。
展开
古诗注解
抛练杵:
放下捣衣用的棒槌。练,白色的绢,这里指制征袍的布料。杵,捣衣的棒槌。
窗纱:
窗上所蒙的薄纱。
巧翦征袍斗出花:
巧妙地裁剪出征战的衣袍,并竞相在上面绣出花纹。翦,同“剪”。斗,比试、争胜。
陇头长戍客:
指在边疆长期戍守的征人。陇头,即陇山,在今陕西、甘肃一带,古时为边防要地。
授衣时节:
指农历九月分发寒衣的时节。语出《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展开
讲解
这首诗的讲解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首先,解读诗歌的字面意思,准确理解“抛练杵”、“巧翦征袍”、“陇头戍客”、“授衣时节”等关键词语的含义。其次,分析诗歌的结构,前两句写思妇的行动,后两句写征人的心理,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感链条。再次,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感受思妇对丈夫的体贴关爱与戍卒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理解这种双向情感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最后,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动作描写的生动性、虚实转换的自然性、语言风格的简练含蓄等,从而全面把握这首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动人的思妇制衣图。前两句“抛练杵,傍窗纱。巧翦征袍斗出花”通过“抛”、“傍”、“翦”、“斗”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刻画了女子为远戍丈夫精心制作寒衣的场景,其专注与巧思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后两句笔锋一转,“想见陇头长戍客,授衣时节也思家”,由实入虚,从思妇的举动自然联想到戍边征人,揭示了双方在“授衣时节”共同的思乡之情。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日常生活的片段,巧妙地将家中思妇与陇头戍客的情感紧密相连,深刻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离别之苦与绵绵相思,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宋代词人贺铸所作。贺铸生活的北宋中后期,边患不断,将士长期戍边是常见的社会现象。诗作继承了古代征人思妇题材的传统,通过描绘女子为戍边丈夫裁剪寒衣的场景,反映了战争背景下普通家庭的思念之情,也体现了作者对戍卒生活的关注与同情。
展开
作者信息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古诗数量:
1141
名句数量:
2709
作者其他古诗
1
青玉案
1.2万阅读
2
六州歌头
1.1万阅读
3
杵声齐
1.1万阅读
4
浣溪沙
1.1万阅读
5
半死桐
1.1万阅读
6
半死桐
1万阅读
7
感皇恩
1万阅读
8
减字浣溪沙
1万阅读
9
卷春空
1万阅读
10
芳心苦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